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包括什么?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当遇到医疗纠纷时,有多种处理途径可供选择。 首先是双方自愿协商。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医患双方可以就纠纷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医患双方应当文明、理性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有违法行为。协商确定赔付金额应当以事实为依据,防止畸高或者畸低。对分歧较大或者索赔数额较高的医疗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 其次是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是指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来调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安排专业的调解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促成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费用。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经医患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人民调解员签字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达成调解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再者是申请行政调解。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也可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调解处理。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已被受理,或者已经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并且已被受理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不再调解。 最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前面几种途径都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当事人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诉讼活动。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患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选择处理途径时,当事人要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自身需求和期望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