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分类中甲类和乙类的报销比例是怎样的?
我去医院看病,结算费用时发现药品有甲类和乙类之分,听说报销比例不一样。我不太清楚这甲类和乙类到底能报多少,想了解下医保分类中甲类和乙类的具体报销比例情况,好知道自己要承担多少费用。
展开


医保药品分为甲类和乙类,它们的报销比例是不同的。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这类药品的费用可以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报销。这就好比是基础款的商品,大家都需要用,而且价格实惠,医保就会比较支持报销。 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对于乙类药品,个人需要先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剩下的部分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规定报销。也就是说,乙类药品相对甲类价格高一些,医保不会一下子全部报销,个人得先出一部分钱。 依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甲类药品的报销比例一般较高,通常能达到80% - 100%,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比如在一些地区,甲类药品可以报销90%,这意味着患者自己只需要承担10%的费用。而乙类药品的自付比例一般在5% - 20%之间,剩下的部分再按照当地医保政策规定的比例报销。比如乙类药品自付比例是10%,当地医保对乙类药品报销比例是70%,那么患者最终承担的费用比例就是10% + (1 - 10%)×(1 - 70%) = 37%。具体的报销比例要根据当地的医保政策来确定。 各地的医保政策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收支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所以甲类和乙类药品的报销比例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建议你咨询当地的医保部门,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