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律师的办案流程是什么?


医疗事故纠纷律师的办案流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接待咨询与委托。当患者或其家属找到律师咨询时,律师会详细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比如医疗过程、患者的病情变化、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等。判断案件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是否有起诉的价值。如果当事人决定委托律师,双方会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当事人需支付相应的律师费用。这一阶段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委托合同的相关规定,它保障了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合法权益。 接着是案件调查与证据收集。律师会协助当事人收集各类证据,如病历资料、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等,这些都是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的重要依据。律师可能会前往医疗机构调取相关资料,也可能会咨询医学专家,对案件进行专业分析。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病历的全部资料。 然后是医疗事故鉴定。这是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中的关键环节。律师会根据案件情况,协助当事人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如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的医疗过错鉴定。鉴定的目的是确定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过错的程度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组织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 之后是诉讼阶段。如果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律师会代表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律师会撰写起诉状、参加庭审、进行辩论等。律师需要依据事实和法律,向法庭阐述当事人的诉求和理由,提供相关证据支持。人民法院会根据双方的证据和辩论情况,依法作出判决。这一阶段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最后是执行阶段。如果法院判决患者一方胜诉,但医疗机构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律师会协助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强制医疗机构履行赔偿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强制执行的程序和措施有详细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