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受立案有哪些规范?


公安部受立案规范主要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案件的受理和立案工作。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受案规范。受案指的是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情况进行接收处理。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对于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对接受过程录音录像。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处理,并告知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 其次是立案规范。立案是指公安机关对受案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一种诉讼活动。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此外,为了防止案件“久拖不立”,公安部还规定了立案审查期限。一般情况下,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自接受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进行审查;对涉嫌犯罪线索需要查证的,自接受案件之日起七日以内进行审查;重大、疑难、复杂线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疑难、复杂或者跨区域性的线索,经上一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再延长三十日。 同时,为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规定了控告人如果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后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案情重大、复杂的,上一级公安机关可以延长三十日作出复核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