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以防卫行为为前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有怎样的新表述?

我遇到了一个情况,和别人起了冲突,对方先动手攻击我,我还手自卫。我不太清楚我这算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想知道以防卫行为为前提,法律上对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有没有新的表述,好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
展开 view-more
  • #正当防卫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刑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以“防卫行为”为前提的情况下,下面为你解释它们的含义及相关新表述。 首先,正当防卫指的是,当我们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定义。例如,当有人正在对你进行暴力抢劫,你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反抗,像推开对方、抢夺凶器等行为,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都属于正当防卫。 而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比如,对方只是轻微地推了你一下,而你却用刀具将对方重伤,这种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防卫行为超出了制止对方轻微侵害所必要的程度。 近年来,对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认定有了一些新的表述和倾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强调,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坚决依法认定,切实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倾向,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也就是说,在判断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时,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以及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时机和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因素。不能仅仅因为防卫行为造成了不法侵害人的重伤或者死亡,就轻易认定为防卫过当。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进行防卫的情况,要尽量保持冷静,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防卫措施。如果事后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