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的房子出了质量问题该如何协商解决?


当刚买的房子出现质量问题时,协商解决是一种较为常见且相对平和的处理方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协商解决的相关要点。首先,我们要明确房屋质量问题的范畴。从法律层面讲,房屋质量问题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这就好比房子的‘骨架’出了问题,影响到房屋的整体安全,比如地基下沉、主体结构倾斜等。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如果遇到这种严重问题,购房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获得相应赔偿。第二种是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质量问题,像房屋漏水、隔音效果极差等,这些问题会对购房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根据上述解释第十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修复后仍然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买受人同样有权要求相应的赔偿。第三种是一般质量问题,例如墙面有小裂缝、地面不平整等,虽然不影响房屋的安全和正常居住,但也影响了房屋的品质。对于这种情况,开发商有义务进行修复。在明确了问题类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协商解决。第一步,收集证据。购房者要及时拍照、录像,保存好相关的质量问题资料,同时保留购房合同、发票、入住通知书等文件,这些都是协商的重要依据。第二步,与开发商沟通。可以先通过电话联系开发商的客服部门,说明房屋质量问题的情况,并要求他们给出解决方案。在沟通时,要注意记录通话时间、对方姓名、沟通内容等信息。如果电话沟通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那么可以发送书面函件,详细说明问题的情况、对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您的诉求,如要求限期修复、给予赔偿等,并保留好函件的副本和邮寄凭证。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冷静,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但也要听取开发商的意见。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要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修复的时间、方式、赔偿的金额等内容。如果协商不成,购房者还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协会、房地产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