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有哪些高科技武装的新手段?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诈骗也不断涌现出新的高科技手段。 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是AI换脸与拟声诈骗。诈骗分子利用AI技术,将自己的脸换成他人的脸,或者模仿他人的声音,以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比如,不法分子可能会模仿受害人亲友的声音,以亲友突发紧急状况急需用钱为由,诱导受害人转账。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还有虚假APP诈骗。诈骗分子会开发一些与正规APP极为相似的虚假APP,当用户下载使用这些虚假APP时,就会被窃取个人信息和资金。这些虚假APP可能伪装成金融理财、购物、社交等各类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制作和传播虚假APP窃取用户信息并实施诈骗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该法律规定。 另外,大数据精准诈骗也是一种新趋势。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的大数据,对受害人进行精准画像,然后根据受害人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诈骗方案。这种诈骗手段更具针对性,更容易让受害人上当受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大数据精准诈骗所依赖的非法获取的大数据,是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严重违反。 总之,面对电信诈骗的高科技新手段,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同时,如果遭遇电信诈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