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没有劳动合同怎么办?


当入职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涉及到劳动者多项重要权益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首先,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就像一份“保障书”,能保障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的各项权益,比如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签订有明确规定。该法第十条指出,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有义务在规定时间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如果入职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从第二个月开始,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当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要注意收集证据。例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你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先和用人单位协商,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并支付相应补偿。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它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入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用过于担心,要了解自己的权益,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