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如何规定的?
最近在处理家里老人遗产的事情,对法定继承人顺序不太清楚。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具体是怎么划分的,比如自己在不在继承顺序里,是第几顺序的,希望能详细解答。
展开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这主要是为了在被继承人没有立遗嘱的情况下,合理、公平地分配遗产。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此时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与继承。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权利,又或者全部丧失继承权的情况下,才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这里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优先保障与被继承人关系最为密切、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亲属的权益。同时,体现了一定的亲属关系远近和扶养照顾的考量,使得遗产分配能够尽量符合公平和合理的原则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