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归属是谁?


在探讨压岁钱的归属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 首先是赠与。赠与是指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在过年给压岁钱的场景中,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通常就是长辈将一定数额的金钱无偿送给晚辈,晚辈接受,这就构成了一个赠与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所以当长辈把压岁钱给到晚辈手中时,从法律层面上看,这个赠与合同就已经成立并且生效了。 接着来说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一旦压岁钱的赠与行为完成,这笔钱的所有权就转移到了接受压岁钱的晚辈手中。也就是说,晚辈成为了这笔压岁钱的所有权人,理论上他们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这笔钱。 然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情况会稍微复杂一些。未成年人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由于未成年人在心智和认知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利也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安全。所以父母可以帮助未成年人保管压岁钱,确保这笔钱不被随意挥霍或者受到损失。 但是,父母保管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支配未成年人的压岁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这就要求父母在管理未成年人的压岁钱时,必须是为了未成年人的利益,比如用压岁钱给未成年人购买学习用品、缴纳学费等。如果父母将未成年人的压岁钱用于非未成年人利益的事情,就可能构成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侵犯。 综上所述,压岁钱从法律上来说归属接受的晚辈所有。对于未成年人的压岁钱,父母可以进行合理保管,但必须遵循法律规定,以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来管理和使用这笔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