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哪些保护措施?


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明专利的保护,有多种法律措施可以采用。 首先是行政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如果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这一规定为专利权人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维权途径。专利权人发现侵权行为后,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进行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进行调查取证,认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一旦认定侵权成立,就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侵权行为。 其次是司法保护。当专利权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一条,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此外,如果侵权行为构成犯罪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再者是海关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专利权人可以请求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专利权嫌疑的,会通知专利权人。专利权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海关将对侵权嫌疑货物进行调查处理,一旦认定侵权,将依法予以没收。 另外,专利权人自身也应当加强保护意识。在获得专利后,要及时缴纳年费,以维持专利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对专利技术进行保密,避免技术泄露。在与他人合作时,要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因合作产生纠纷导致专利权益受损。总之,发明专利的保护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司法、海关等多种手段,同时专利权人自身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共同维护专利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