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买断工龄后丧葬费怎么算?


丧葬费是指用于职工因工死亡或因工残废退职后死亡时丧葬事宜的一次性费用。对于职工买断工龄后丧葬费的计算问题,下面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买断工龄是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的一种形式。需要明确的是,买断工龄这一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量存在。买断工龄后,职工与原企业不再存在劳动关系,其相关权益的保障需要依据社会保险等制度。 在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内的人员,其丧葬费的计算一般是有明确规定的。根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包括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的标准按照参保人员死亡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计算。 举例来说,如果某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00元,那么该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内的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其遗属能领取的丧葬补助金就是3000×2 = 6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计算标准是针对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如果买断工龄后,职工没有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那么可能无法按照上述标准领取丧葬费。此外,如果是因工死亡,那么适用的是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所以,职工买断工龄后丧葬费的计算要区分不同情况。如果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照上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计算;如果是因工死亡,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计算;若未参加相关保险,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丧葬费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