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判完刑后是否还要还钱?


在法律层面,当一个人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后,依然是需要还钱的。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其中的法律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职务侵占罪的定义。职务侵占罪指的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比如,公司的财务人员私自挪用公司的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并且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数额标准,就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判刑是对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是国家司法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给予的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而还钱则属于民事赔偿范畴。犯罪分子通过职务侵占行为非法获得了本单位的财物,这就造成了单位的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所以,犯罪分子有义务将侵占的财物归还给受害单位,以弥补单位的经济损失。 简单来说,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责任,二者并不相互排斥。判刑是对犯罪行为的惩罚,还钱是对受害单位财产损失的弥补。即使犯罪分子已经受到了刑事处罚,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赔偿责任。 例如,张三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他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了公司10万元货款用于自己购买股票。后来张三因职务侵占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张三已经接受了刑事处罚,但他仍然需要将侵占的10万元归还给公司。 综上所述,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后,还钱的民事责任并不会因为刑事处罚而免除,犯罪分子必须将侵占的财物归还给受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