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合同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特别留意,以下将从不同维度为您详细介绍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是主体资格方面。在签订合同前,要明确对方是否具有签订合同的资格和能力。对于自然人,要确认其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查看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相关文件,确保其合法存在且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 其次是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和明确性。合同条款是合同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应具备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基本条款。这些条款要尽可能详细、明确,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例如,在约定质量标准时,要明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企业标准;在约定履行期限时,要具体到年、月、日。 再者是违约责任的约定。违约责任是保障合同顺利履行的重要手段。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双方违反合同义务时应承担的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违约金的数额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另外,要注意合同的形式和生效条件。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但对于一些重要的合同,如房屋买卖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法律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合同的生效条件可以由双方约定,如约定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或者约定合同自某一条件成就时生效。 最后,要关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和争议解决条款。如果合同涉及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内容,应在合同中明确保密义务和保密期限。争议解决条款则规定了双方在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如协商、仲裁或诉讼。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可以提高解决争议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订立合同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