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我家孩子今年还没满18岁,前段时间因为一时冲动犯了点事。我特别着急,也不知道法律对于未成年犯罪是怎么处理的,想了解一下未成年犯罪的处理原则都有哪些,好心里有个底。
展开


未成年犯罪的处理原则是法律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遵循的重要准则,这些原则充分考虑了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一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要把教育和挽救放在首位,惩罚只是辅助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是因为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教育和引导,更容易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过自新。 二是分案处理原则。该原则要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实行程序分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被拘留、逮捕以及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这是为了避免未成年人受到成年人的不良影响,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不公开审理原则。该原则指的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不允许公众旁听,不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自尊心,减少司法程序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四是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原则。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与成年人同等的诉讼权利,并且法律还赋予了他们一些特殊的权利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确保了未成年人在诉讼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法律帮助和保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