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有哪些?

我遭遇了一些事情,感觉精神上受到了很大伤害,想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我不知道法律上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原则,这些原则会影响到我能不能拿到赔偿以及能拿到多少赔偿,所以想了解一下具体有哪些原则。
展开 view-more
  • #精神赔偿
  • #赔偿原则
  • #民法典
  • #自由裁量
  • #适当限制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以下为你介绍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原则: 抚慰为主、补偿为辅原则:这一原则强调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目的是对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进行抚慰。因为精神损害往往是无形的,很难用金钱来完全衡量和弥补。给予受害人一定的经济赔偿,主要是为了缓解其精神上的痛苦,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同时,也对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适当的补偿。例如,在一些人身伤害案件中,受害人可能因为身体受伤而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恐惧、焦虑等,通过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痛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里的赔偿就体现了抚慰和补偿的双重功能。 法官自由裁量原则:由于精神损害的无形性和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在遭受同样的侵权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精神痛苦程度可能不同。因此,法律赋予法官在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综合判断赔偿的数额。不过,法官的自由裁量并不是毫无限制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比如,在一些名誉权侵权案件中,法官会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传播范围等因素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适当限制原则:虽然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但也不能无限制地进行赔偿。这一原则要求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一方面,要考虑到侵权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赔偿数额过高,可能会导致侵权人无法承受,从而影响判决的执行。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例如,在一些轻微的侵权案件中,如果给予过高的精神损害赔偿,可能会导致赔偿的滥用。所以,在确定赔偿数额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合理、适当。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