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调解离婚的程序是什么?


法庭调解离婚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对离婚纠纷进行协商解决的一种方式,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以下是法庭调解离婚的具体程序: 首先是调解的启动。一般情况下,在离婚诉讼中,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为有调解可能的,便会启动调解程序。这一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也就是说,调解需遵循双方自愿的原则,法院不能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 接着进入调解的准备阶段。法院会提前安排好调解的时间和地点,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参加。在这个阶段,法院会了解双方的基本情况、离婚的原因、财产状况、子女抚养等问题,为调解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比如,会要求双方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像结婚证、财产证明、子女出生证明等,以便准确了解案件事实。 然后是正式的调解过程。在调解时,法官会先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诉求。之后,会组织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进行协商。法官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双方进行说服教育和疏导,引导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债务承担等问题进行充分的协商。例如,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最后是调解的结果。调解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是双方达成离婚协议,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婚姻关系自此解除。二是调解和好,双方愿意继续维持婚姻关系,法院会记录在案,一般会准许原告撤诉。三是调解无效,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法院会及时进行判决。 总之,法庭调解离婚是一个较为严谨且规范的程序,它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当事人在参与调解过程中,应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如实陈述情况,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