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办理案件的程序规定是怎样的?


稽查办理案件的程序规定,不同领域可能会存在差异,以下以税务稽查为例进行说明。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 一般来说,税务稽查办理案件有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基本程序。选案环节,是确定稽查对象的过程。税务机关会通过多种方式选取稽查对象,比如根据征管系统的数据分析、群众举报、上级交办等。依据《税务稽查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稽查局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案源信息,集体研究,合理、准确地选择和确定稽查对象。 检查环节,稽查人员会对被查对象进行调查。他们可以查阅被查对象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等有关资料,检查其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等。在检查过程中,稽查人员必须两人以上,并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如果需要询问当事人,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实施。这是为了保证检查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审理环节,是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和判断。审理人员会对检查人员提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相关证据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判断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等。如果发现问题,会要求检查人员补充调查或者重新处理。对于重大税务案件,还需要经过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 执行环节,是将审理确定的结果付诸实施。如果被查对象按照规定缴纳了税款、滞纳金、罚款等,执行工作就顺利完成。如果被查对象拒不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比如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等。同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查对象对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除了税务稽查,其他领域的稽查办理案件程序也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例如市场监管稽查、海关稽查等,都有各自专门的程序规定,但总体上也会包含立案、调查取证、处理决定、执行等类似的主要环节。所以,如果涉及具体的稽查案件,建议参考相关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来了解详细的程序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