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罪的程序规定有哪些?


漏罪指的是在法院对犯罪分子作出判决之后,才发现该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之前,还存在其他没有被判决的罪行。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漏罪的程序规定。 首先是发现漏罪。在犯罪分子服刑期间,司法机关如果发现其有漏罪,需要展开调查。调查的方式和普通刑事案件调查类似,会收集相关证据,询问证人等,以确定漏罪是否属实以及具体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接着是移送起诉。当司法机关经过调查,认为证据充分、犯罪事实清楚时,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如果符合,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然后是重新审判。人民法院会对漏罪进行重新审理。在审理过程中,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保障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最后是量刑。对于漏罪的量刑,会根据漏罪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一般会将漏罪的刑罚和之前已判决的刑罚按照一定原则合并执行。如果漏罪和之前的罪行性质相同或者情节相似,可能会加重整体的刑罚。比如之前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在服刑一年后发现漏罪,新罪被判有期徒刑两年,那么可能会在总和刑期五年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三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同时减去已经执行的一年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