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是怎样规定的?
我家里有老人,我想了解一下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比如老人在生活保障、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有哪些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以及子女等赡养人有哪些义务,这部法律能给老人带来怎样的保障。
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而制定的法律。以下从几个重要方面为您解读。 首先是家庭赡养与扶养方面。该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里的赡养人指的是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简单来说,子女要给老人提供生活费用,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比如,定期陪老人聊天、过节回家看望等。如果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在社会保障方面,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依据第二十八条,国家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这意味着老人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领取养老金维持生活。此外,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参保的老人看病就医可以按规定报销部分费用,减轻医疗负担。 在社会服务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这为老人提供了更多生活上的便利和保障。 另外,在老年人的参与社会发展方面,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这不仅让老人能够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也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多个维度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