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有哪些规定?


附带民事诉讼,简单来说,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等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附带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的相关规定。 首先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后及时提起。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起诉状。这意味着,只要刑事案件立案了,被害人等就可以着手准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并且要以书面的起诉状形式来提出诉求。 接着是受理程序。人民法院收到附带民事起诉状后,应当进行审查,并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以及本解释有关规定的,应当受理;不符合的,裁定不予受理。也就是说,法院会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状进行审核,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符合的就受理,不符合的就不受理。 在审理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这体现了附带民事诉讼的附带性原则,尽量和刑事案件一起处理,提高司法效率。但如果附带民事诉讼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可能会导致刑事案件审判过分延迟,那么就可以先审判刑事案件,之后再由同一批法官来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另外,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达成协议并即时履行完毕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但应当制作笔录,经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这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解决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通过调解可以更快地解决赔偿问题,减少当事人的诉累。 最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和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原则是一样的,谁主张谁举证。比如被害人主张被告人赔偿医疗费,就需要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费用清单等相关证据。 总之,附带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既保障了被害人等的合法权益,也确保了司法程序的公正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