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偷盗文物会怎么判刑?


购买偷盗文物的行为涉及到我国法律的严格规制,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础概念。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受到国家的严格保护。而购买明知是偷盗而来的文物,这种行为是违法犯罪的。 在法律适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六条规定了倒卖文物罪。该条法律指出,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虽然此条文直接说的是倒卖文物,但购买偷盗文物往往是倒卖行为的一个前期环节。 对于购买偷盗文物的判刑,需要看具体的情节。如果只是单纯购买了一件普通文物,没有进一步实施倒卖等行为,且在得知文物来源非法后主动上交,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从轻处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然而,如果购买的文物数量较多、价值巨大,或者是国家禁止买卖的珍贵文物,那么就可能构成更严重的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相关情节进行了细化。例如,倒卖三级文物的,一般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二十六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倒卖二级以上文物的,应当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另外,如果购买者在购买时并不知情文物是偷盗而来的,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在得知文物来源非法后,还继续持有或者进行倒卖等行为,就会构成犯罪。总之,购买偷盗文物的判刑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包括文物的等级、数量、购买者的主观故意等。 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购买了偷盗文物,最好的做法是及时联系文物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主动说明情况并上交文物,争取从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