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若出现生产或销售伪劣防护产品的行为,具体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呢?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伪劣防护产品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比如有些不良商家为了利益生产、销售劣质口罩等防护品。想知道针对这类行为,法律上具体是怎么规定处罚的,不同情节又有哪些不同的惩处标准。
展开


在疫情期间,生产或销售伪劣的防护产品,通常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来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行为。 依据《刑法》相关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如果生产、销售的是假药这种特殊的伪劣防护产品,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之,疫情期间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