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政府工作人员会如何量刑?
我有个朋友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去办事,我很担心他会面临法律制裁。我想了解一下,在我国法律里,冒充政府工作人员这种行为是怎么量刑的呢?具体会依据哪些情况来判罚?
展开


冒充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在法律上主要涉及招摇撞骗罪。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法律规定和量刑标准。 首先,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这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包含政府工作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对于“情节严重”,法律并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会从犯罪的手段、后果、造成的影响等方面来综合判断。比如,多次进行招摇撞骗的;招摇撞骗所得非法利益巨大的;造成被骗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恶劣政治影响的,通常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只是偶尔冒充政府工作人员,骗了几百元钱,可能量刑就会相对较轻,可能会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个幅度内判处。但要是有人冒充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导致企业投资失败、重大项目受损等严重后果,那就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此外,如果冒充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还同时构成其他犯罪,比如诈骗罪等,会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说,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犯罪行为最恰当的法律适用和量刑标准。总之,冒充政府工作人员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