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我之前做了一件可能违反规定的事,当时没被发现。现在过了一段时间,我心里一直忐忑,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被追究责任。我想了解下行政处罚法里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具体是怎么规定的,超过多久就不会再被处罚了呢?
展开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指的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有效期限。如果超出这个期限,就不能再对该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里的“二年”和“五年”期限,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商家从2023年1月1日开始一直存在短斤少两的行为,直到2023年6月1日才停止,那么追究时效就从2023年6月1日开始计算。要是到2025年6月1日之前,行政机关都没有发现这个违法行为,那么之后就不能再对该商家的短斤少两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确定追究时效也可能会有一些复杂情况。比如,有时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行为时已经过了一定时间,这时就需要仔细判断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和状态,看是否还在追究时效内。所以,如果遇到类似问题,最好还是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这样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