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如何处罚?
在涉及惩罚性赔偿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处罚包含刑事审判和民事诉讼两个部分。
首先是刑事审判部分。法院会依据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形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为犯罪分子作出适当的定罪量刑判决。比如,在确定刑罚时,要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再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最后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其次是民事诉讼部分。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受害者所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全面赔偿,既包括因犯罪行为直接导致的财产损失,也包括未能立即察觉且晚些时候才得以明确的潜在间接损失。惩罚性赔偿制度旨在借助经济手段严厉惩戒犯罪分子,同时防范并阻止相似犯罪事件再次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 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相关概念:
惩罚性赔偿:是指当被告以恶意、故意、欺诈或轻率的方式实施伤害行为时,法庭所判给原告的超过实际损失的损害赔偿金,目的在于惩罚被告的不当行为,并威慑他人不要犯类似错误。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