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权的取得原因包括哪些?
我家里最近涉及到遗产继承的事情,我不太清楚自己是否有法定继承权。想了解一下,从法律角度来说,法定继承权的取得原因都有哪些呢?这些原因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希望能有个清晰的解释。
展开


法定继承权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法定继承权的取得原因。 首先,基于婚姻关系而取得法定继承权。在我国,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一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这意味着,当一方去世时,另一方作为配偶,有权继承对方的遗产。这是因为婚姻关系建立了夫妻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扶养的义务,所以在一方去世后,另一方理应享有法定继承权。 其次,基于血缘关系取得法定继承权。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基于血缘关系,成为法定继承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血缘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基于血缘关系赋予法定继承权,符合社会伦理和传统观念。 最后,基于扶养关系取得法定继承权。这里主要涉及到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等。如果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扶养关系,那么他们之间就享有法定继承权。这体现了法律对扶养行为的肯定和保护,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相互照顾。比如,继父母长期抚养教育继子女,承担了其生活、教育等费用,那么在继父母去世时,继子女就有权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 综上所述,法定继承权的取得主要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以及扶养关系,这些规定旨在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公平合理地分配遗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