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有哪些相关法律知识?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共同犯罪的相关法律知识。 首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从主体方面来看,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实施犯罪。比如,一个成年人和一个不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一起实施盗窃行为,就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因为未成年人不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其次,主观方面要求各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意味着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而且他们之间对犯罪行为和结果有共同的认识。例如,甲和乙商量一起去抢劫银行,他们都清楚抢劫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并且都希望通过抢劫获得财物,这就具备了共同的犯罪故意。 再者,客观方面表现为各犯罪人共同实施了犯罪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是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望风,有的负责实施抢劫,有的负责接应等,他们的行为相互配合,共同指向同一个犯罪目标。 在共同犯罪中,根据各犯罪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此外,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总之,共同犯罪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法律规定和认定标准。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准确认定共同犯罪以及各犯罪人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