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与法定救助义务有什么关系?
我在生活中遇到有人需要救助,我想去帮忙,但又不太清楚见义勇为和法定救助义务是怎么回事。我不确定自己去救助是出于见义勇为,还是本身就有法定救助义务。想了解下这两者之间到底有啥关系,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哪种。
展开


见义勇为和法定救助义务是两个不同但又存在一定联系的法律概念。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通俗来讲,就是当看到别人遇到危险或者困难时,出于正义和善良的本心,主动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而且往往是在有一定危险或者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行为更多地是基于社会道德层面的鼓励和倡导。虽然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全国性见义勇为立法,但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来保障和奖励见义勇为的行为。例如,一些地方规定,对见义勇为人员可以给予物质奖励、医疗保障、就业优先等优惠政策。 而法定救助义务则是基于法律规定,特定的主体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履行的救助责任。这些特定主体可能因为其职业、身份或者所处的特定关系而承担这种义务。比如医生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危急病患时,就有法定的救助义务,这是基于其职业的要求。再比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法定的抚养和救助义务,这是基于亲属关系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也对一些法定救助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果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人不履行义务,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两者的关系在于,见义勇为是一种倡导性的行为,并非每个人都有强制去实施的义务;而法定救助义务是具有强制性的。当一个人没有法定救助义务却实施了救助行为,那通常就可以认定为见义勇为。但如果是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人实施救助,这只是在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见义勇为。例如,警察在执行公务时救助群众,这是其法定职责,但如果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到有人需要救助并实施了救助行为,就有可能构成见义勇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