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制造成本中直接人工成本审查有哪些要点?


在产品制造成本的构成中,直接人工成本是重要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审查有诸多要点,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要审查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范围是否准确。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只有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工人薪酬才能计入直接人工成本。比如,在一家服装制造企业,裁剪、缝纫等一线工人的工资属于直接人工成本,而后勤、行政人员的工资则不能计入。 其次,要审查工资计算的准确性。这包括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等基础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企业通常会根据考勤和产量来计算工人的工资。例如,采用计时工资制的企业,要审查考勤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有无虚报考勤的情况;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要审查产量记录是否真实,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了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企业在计算工资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再者,要审查工资分配的合理性。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将直接人工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常见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直接材料成本比例法等。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依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比如,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如果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直接人工成本,就要确保各产品的生产工时统计准确。 另外,还要审查直接人工成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企业应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将直接人工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科目。同时,要审查是否存在将其他费用混入直接人工成本的情况。例如,将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等错误地计入直接人工成本。 最后,要关注直接人工成本的变动情况。如果某一期间直接人工成本出现异常波动,要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人工资调整、生产效率变化、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引起的。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这种变动是否合理。如果发现异常变动是由于不合理的原因导致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总之,对产品制造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审查,需要从核算范围、工资计算、工资分配、会计处理和成本变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