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条款包含哪些风险?


合同条款可能包含多种风险,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效力风险。这指的是合同条款可能因为不符合法律规定而不具有法律效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其条款就会面临无效的风险。还有,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像双方签订一份表面是房屋买卖,实际是为了套取银行贷款的合同,这种合同条款就是无效的。另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无效。比如合同中约定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条款,肯定是无效的。 其次是履行风险。合同在履行过程中,条款可能存在不明确的情况,导致双方对履行内容、方式、时间等产生争议。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依照规定履行。如果合同里对价款约定不明确,就容易在履行时出现纠纷。再如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这就可能导致双方在履行时间上产生分歧。 再者是违约风险。合同条款中如果对违约责任约定不清晰,可能会使违约方逃避责任。《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但如果合同没有明确约定违约的具体情形和赔偿方式,在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就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只简单写了一方违约要赔偿损失,但没有明确损失的计算方法,那么在实际主张赔偿时就会遇到困难。 然后是争议解决风险。合同条款中关于争议解决方式的约定也很重要。如果约定不明确,可能会导致在发生争议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例如,没有明确约定是通过诉讼还是仲裁解决争议,或者约定的仲裁机构不明确等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仲裁和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一旦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再向法院起诉。所以合同中对争议解决方式的约定必须清晰明确。 最后是保密和知识产权风险。如果合同涉及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内容,条款中没有明确的保密约定,可能会导致这些信息泄露,给一方带来损失。同时,对于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如果合同条款约定不清晰,也会引发纠纷。比如合作开发的软件,没有明确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后期就可能因为利益分配等问题产生矛盾。总之,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尽量降低这些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