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和处罚?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是一个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下面将为您详细解释其认定和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简单来说,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项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例如,明明知道发生了碰撞,却直接开车离开现场,或者把车扔下自己逃跑,这些都可能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对于肇事逃逸的认定,有一些关键的要素。一是主观上要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如果是因为受伤需要去医院,或者是为了找人帮忙而暂时离开现场,并且有证据证明其有返回的意愿和行为,一般不认定为逃逸。二是要有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这里的离开不仅包括驾车离开,也包括弃车离开等。
接下来谈谈肇事逃逸的处罚。在民事赔偿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 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也就是说,逃逸者仍然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行政处罚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果逃逸构成犯罪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总之,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面临法律的制裁,也会给受害者带来更大的伤害。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该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配合警方的调查处理。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刑事诈骗被拘留后该怎么处理?
借条上面只有担保人签名有用吗?
超市偷窃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离婚后再婚如何办理出生证明?
买房子交了定金后不买了,定金能退吗?
持团聚居留许可可以去外地吗?
公司发工资会核对姓名吗?
其他载客汽车超载如何扣分?
种植牙异地医保卡能否刷卡结算?
灵活就业转职工医保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为什么提取公积金不能全部提取?
口供签了字但不是事实该怎么办?
医保增员是否当月生效?
一般纳税人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
六年换驾照能异地办理吗?
安置房的质量与商品房有什么不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诉讼管辖问题的规定该如何解读?
最新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民法典中债务违约抵押房产该如何处理?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