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性审查的范围是什么?
我在了解法律知识时接触到附带性审查这个概念,不太清楚它具体的审查范围。我想知道在实际法律场景中,哪些情况会涉及附带性审查,它的界限在哪里,希望能得到清晰的解答。
展开


附带性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的审查。简单来说,就是法院在判案的时候,如果对所用到的法律、法规是不是违反宪法有疑问,就可以对其进行审查。 从范围来看,附带性审查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行政法规的审查。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发现某一行政法规可能与宪法相抵触,就有权进行附带性审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所以当行政法规可能违反宪法时,就可以进行审查。 其次是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当法院在处理案件时,如果涉及到地方性法规,并且认为其可能与宪法、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冲突,也可以开展附带性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了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限和与上位法的关系,这为附带性审查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一些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在附带性审查范围内。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当法院在相关案件中适用这些条例时,若发现其可能存在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的情况,也可以进行审查。总之,附带性审查的范围主要围绕那些可能影响宪法权威和法律体系统一性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