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的范围是什么?


劳动报酬指的是劳动者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后,从用人单位获得的对价。简单来说,就是咱们上班工作,单位给我们的各种回报。 从法律规定来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明确了工资总额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这几个部分都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 计时工资,就是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比如,每个小时规定工资是20元,工作了8个小时,那当天的计时工资就是160元。 计件工资则是根据劳动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或者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工资。就像做零件,做一个给5块钱,做了10个,那计件工资就是50元。 奖金是对劳动者在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或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的额外报酬。比如月度奖金、年度奖金等。有些员工工作表现出色,为公司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公司就会发奖金来奖励他们。 津贴和补贴是为了补偿劳动者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以及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劳动者的津贴,还有为了保证劳动者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劳动者的物价补贴。像高温津贴,在炎热的夏天,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公司就会发放高温津贴;还有交通补贴、餐补等。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加班工作,用人单位按照规定支付的额外工资。比如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可能是平时的三倍。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除了上述工资总额范围内的项目,劳动报酬还可能包括一些其他收入。但要注意,有些福利性质的东西,像单位发放的节日礼品、免费的工作餐等,通常不算在劳动报酬里面,它们更多是单位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而不是基于劳动付出的直接对价。所以,判断一项收入是否属于劳动报酬,关键要看它是不是因为我们付出劳动而从单位获得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