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继承的法律适用范围是什么?


财产继承的法律适用范围是一个大家在处理遗产问题时十分关心的话题。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财产继承。财产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由法律规定的一定范围内的人或遗嘱指定的人依法取得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法律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去世后,他的财产要按照法律规定或者遗嘱的安排,给到相应的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这就明确了财产继承的范围必须是死者个人合法拥有的财产。 具体来说,可继承的财产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公民的收入,比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这些都是公民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合法收入,在其去世后可以作为遗产进行继承。 第二类是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房屋是公民重要的财产之一,无论是自住房还是投资性房产,只要是合法取得的,都可以由继承人继承。储蓄就是公民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这部分财产也属于可继承的范围。生活用品则涵盖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如家具、家电等。 第三类是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如果公民拥有自己种植的林木,或者饲养的牲畜、家禽等,这些财产在其去世后也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第四类是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公民收藏的文物,只要来源合法,都可以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图书资料也是一样,无论是自己购买的书籍,还是有特殊意义的资料,都属于可继承财产。 第五类是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在一些情况下,公民可能拥有生产资料,比如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的生产设备等,这些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也是可以继承的。 第六类是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例如,公民创作的作品获得的稿费收入,或者拥有的专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等,在其去世后,这些财产权利可以由继承人继承。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财产是不能被继承的。比如与被继承人的人身密不可分的人身权,像姓名权、肖像权等,这些权利是专属于被继承人的,不能作为遗产继承。还有一些非法所得的财产,由于其本身不具有合法性,自然也不能作为遗产进行继承。另外,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所以土地所有权不能被继承,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继承。 总之,财产继承的法律适用范围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在处理财产继承问题时,一定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继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如果在继承过程中遇到复杂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