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定金合同有哪些要点和规定?


在二手房交易中,定金合同是保障买卖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二手房交易定金合同的相关要点和规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定金的概念。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者订立后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不超过20%),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替代物。在二手房交易中,买方支付定金给卖方,表明其购买房屋的诚意和决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这意味着,如果二手房交易总价为100万元,那么定金最多只能约定为20万元。如果买方实际支付的定金超过了这个比例,超过部分不按照定金的规则处理。 定金合同的形式也很重要。根据法律规定,定金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在签订定金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中应包含房屋的基本信息,如地址、面积、户型等;定金的数额、支付方式和时间;主合同的签订时间和条件;违约责任等内容。 关于定金的罚则,《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也就是说,如果买方交了定金后反悔不想买了,那么定金就不能要回来;如果卖方收了定金后反悔不卖了,就要双倍返还定金给买方。 在签订二手房交易定金合同后,买卖双方都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可以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总之,二手房交易定金合同涉及到买卖双方的重大利益,在签订前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谨慎对待合同条款,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