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改判和发回重审哪个几率更大?


在探讨二审改判和发回重审哪个几率更大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法律概念。二审改判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确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或者确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作出的撤销原判决,依法改判的处理决定。而发回重审则是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存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等情况时,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的一种处理方式。 关于两者几率大小,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这要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如果案件事实比较清晰,只是适用法律方面存在明显错误,那么二审改判的几率可能相对大一些。因为二审法院可以依据正确的法律规定直接进行改判。例如在一些合同纠纷案件中,一审法院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法律适用有误,二审法院就有可能直接改判。 然而,如果案件存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像一审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在证据收集、质证等程序上存在重大瑕疵,那么发回重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另外,当案件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且二审法院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查清事实时,也会倾向于发回重审,让原审法院重新审理,进一步查明事实。 总的来说,由于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很难简单地判断二审改判和发回重审哪个几率更大。需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