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信息诈骗会怎么判刑?


买卖信息诈骗其实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法律问题,一个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另一个是诈骗罪,下面为你分别介绍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量刑情况。 首先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民个人信息指的是能够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包括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等情形。“情节特别严重”是在“情节严重”基础上,危害程度更大的情况。 再说诈骗罪。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既实施了买卖信息的行为,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牵连犯或者数罪并罚的原则来处理。也就是说,法官会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做出公正的判决。所以,一旦涉及到这类案件,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争取从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