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起高利贷会怎么判刑?


在探讨还不起高利贷是否会被判刑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高利贷的定义。高利贷指的是贷款利率远超正常合理范围的借贷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所说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通常情况下,单纯的还不起高利贷只是一种民事纠纷,不会涉及刑事判刑。借贷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合同关系,借款人与出借人通过签订借贷合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借款时,出借人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比如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本金以及合法的利息部分。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根据法律规定,判定借款人偿还合理的本息。 然而,如果在借贷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就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比如,借款人在借款时就存在诈骗的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就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外,如果出借人在追讨债务过程中采取了暴力、威胁等违法手段,可能会触犯刑法,构成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等。而借款人如果因为遭受暴力追债而实施正当防卫,只要在合理限度内,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总之,一般还不起高利贷不会被判刑,但如果涉及诈骗等刑事犯罪行为,就会面临刑事处罚。同时,在面对高利贷以及追债问题时,无论是借款人还是出借人,都应当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