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条费用是否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扣除?
我公司有一些白条费用,在处理财务报表时,不太确定这些白条费用要不要在资产负债表中扣除。不清楚相关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担心处理不当会带来财务风险,所以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展开


在回答白条费用是否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扣除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白条费用。简单来说,白条费用就是没有取得正规发票,仅以收据、借条等非正式凭证来入账的费用支出。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会计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果确实发生了相关的经济业务,哪怕是白条费用,也应该进行相应的会计记录,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在会计处理上,白条费用是可以入账的。然而,在税务处理方面,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明确指出,企业发生支出,应取得税前扣除凭证,作为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相关支出的依据。而白条通常不属于合规的税前扣除凭证。 这意味着,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白条费用一般不能在税前扣除。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有一定关联。如果白条费用不能在税前扣除,那么在资产负债表上,它不会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则,但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因为不能扣除的白条费用会使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增加,进而导致缴纳更多的企业所得税,减少了企业的净利润。 综上所述,白条费用在会计核算时会记录在相关账目里,但在税务上大部分不能扣除。在资产负债表中,它虽然会反映在相关费用项目中,但由于税务调整的原因,实际上并不会按照会计上记录的全额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需要严格区分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差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准确处理白条费用,以避免财务和税务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