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是否有基础工资?


在我国,病假期间是有基础工资的。下面来详细解释一下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 首先,我们要明白工资和病假工资的概念。工资是劳动者通过劳动,按照与用人单位的约定,获得的劳动报酬。而病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生病或非因工负伤,按照规定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这就明确了,即使劳动者处于病假期间,用人单位也需要支付一定的工资。 这里所说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各个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会有所不同,你可以查询当地政府公布的相关标准。 例如,某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2000元,那么在病假期间,用人单位支付的病假工资最低不能低于2000×80% = 1600元。不过,这只是一个下限标准。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在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中规定更高的病假工资支付标准,这也是合法的。 此外,关于医疗期,也是和病假工资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就需要按照上述规定支付病假工资。 所以,一般情况下,病假期间是有基础工资的,具体数额要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规定来确定。如果你遇到用人单位不支付病假工资或者支付数额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