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协议离婚的情形包括哪些?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自愿解除婚姻关系,并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的方式。然而,在某些情形下,是不能通过协议离婚来解除婚姻关系的。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如果夫妻双方未达成书面离婚协议,也就是对于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问题存在分歧,无法协商一致,那么就不能通过协议离婚。例如,一方要求分割大部分财产,而另一方不同意,双方无法就财产分割达成协议,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协议离婚。 其次,一方或双方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也不能协议离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比如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部分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根据法律规定,这类人无法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以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处理离婚事宜。他们的离婚需要通过诉讼程序,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 再者,结婚登记不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不能在国内通过协议离婚。因为婚姻登记机关通常只受理在中国内地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的协议离婚申请。如果结婚登记是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办理的,想要离婚的话,可能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来处理,或者通过国内的诉讼程序来解决。 此外,如果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另一方无法与其达成离婚协议,也不能协议离婚。因为协议离婚需要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下落不明的一方无法到场,就无法完成协议离婚的程序。这种情况下,另一方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公告送达等方式来解决离婚问题。 总之,在遇到不能协议离婚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通过诉讼离婚等合法途径来解决婚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