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者分割财产时按照什么步骤进行?


在解答同居者分割财产的步骤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同居期间财产的概念。同居期间的财产,指的是在两人共同生活期间,双方通过共同劳动、经营或者其他合法途径所获得的财产。这和夫妻共同财产不同,夫妻共同财产是基于婚姻关系产生的,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严格规范;而同居财产则主要依据民法中关于共有财产的一般规定来处理。 第一步,确定哪些属于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一般来说,判断标准是看财产的取得是否是双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或者基于双方的共同劳动。例如,如果两人一起开店经营,所获得的收益就属于共同财产;或者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车辆等,也属于共同财产。而一方在同居前就已经拥有的财产,或者在同居期间明确是一方单独接受赠与、继承等获得的财产,通常属于个人财产,不在分割范围内。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0条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 第二步,进行财产的清点和估值。双方需要对确定为共同财产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清点,列出财产清单。对于一些价值容易确定的财产,如现金、银行存款等,可以直接明确数额;对于一些难以直接确定价值的财产,如房产、车辆、古董等,可能需要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估值。 第三步,协商分割方案。在确定了共同财产的范围和价值后,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财产的分割方式。协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双方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生活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比如,如果一方在购置房产时出资较多,在分割时可以适当多分。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书面的分割协议,这样可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第四步,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判决。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双方的经济状况、对财产的贡献、生活的实际需要等。同时,法院会依据相关的证据来认定财产的归属和分割比例。因此,在诉讼前,双方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的证据,如出资证明、购买合同等。 总之,同居者分割财产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在整个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以妥善解决财产分割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