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是怎样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主要是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结合审判实践,就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解散和清算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的规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公司解散的相关规定。根据该规定第一条,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这里所说的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通俗来讲,就是公司的决策、运营等方面出现了阻碍,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比如公司的股东之间矛盾重重,无法就公司的重大事项达成一致,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转。 其次,在公司清算方面也有明确规定。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这意味着如果公司想要注销,必须先完成清算程序,否则相关责任人要对公司债务负责。比如一家公司未经清算就注销了,债权人可以要求公司的股东等相关人员偿还债务。 此外,规定中还对清算组的组成、清算组的职权、清算程序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规范公司的解散和清算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公司来说,了解这些规定可以避免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例如,在公司遇到经营困难需要解散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清算,可以避免股东等相关人员承担不必要的责任。总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为公司的解散和清算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