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案件管辖问题是如何批复的?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离婚案件的管辖问题十分重要,它关乎着当事人应向哪个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离婚案件管辖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批复,这些批复对实际的司法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一般情况下,离婚诉讼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所说的住所地,通常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而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也就是说,如果要提起离婚诉讼,通常要到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起诉;若被告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某地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那就可以在该地法院起诉。 其次,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批复中结合实际情况对管辖规则作出的细化。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身份的人员离婚案件管辖也有特别规定。例如,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案件管辖问题的批复,是在《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司法实践中的各种情况进行的补充和细化,目的是为了更合理、更有效地确定离婚案件的管辖法院,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当事人在遇到离婚诉讼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适用这些规定来确定管辖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