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关于诉前鉴定有哪些规定?
我遇到一个纠纷,可能要走法律程序。听说有诉前鉴定这个事儿,想了解下最高法对诉前鉴定具体是怎么规定的,诉前鉴定有啥作用,和诉讼中的鉴定有啥区别,在实际操作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展开


诉前鉴定是指在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当事人自行或在相关机构组织下,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实践和一些指导性意见中对诉前鉴定作出了一定规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避免在诉讼过程中因鉴定问题导致程序拖延。例如,如果当事人在诉前就完成了对某些关键事实的鉴定,在诉讼中就可以直接将鉴定意见作为证据提交,减少了诉讼中的鉴定环节,加快案件的审理进程。 从法律依据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虽然没有直接针对诉前鉴定作出详细规定,但其中关于鉴定的一般性规定对诉前鉴定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比如,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选定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鉴定意见需要具备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才能被法院采信。 诉前鉴定和诉讼中的鉴定有所不同。诉讼中的鉴定通常是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鉴定机构的选定可能通过摇号等方式确定,以保证程序的公正性。而诉前鉴定一般是当事人自行委托,这就需要当事人更加谨慎地选择鉴定机构,确保鉴定机构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进行诉前鉴定时,首先要明确鉴定的事项和目的,确保鉴定的内容与案件事实密切相关。其次,要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鉴定机构。最后,要注意保存好鉴定的相关材料和文书,以便在诉讼中能够顺利提交作为证据。如果对方当事人对诉前鉴定意见有异议,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重新进行鉴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