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败诉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工伤赔偿败诉,首先在法律认定上,意味着工伤认定没有得到法院的认可和支持。这就表明伤者或其家属没办法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来享受工伤带来的相关待遇。 在经济方面,受伤员工后续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工伤期间应享有的津贴等经济损失,可能无法得到直接补偿,这无疑会给受伤员工及其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原本因工伤导致的经济负担可能进一步加重。 从精神层面来说,当事人往往会感到沮丧和失落,毕竟原本期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获得补偿,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心理创伤可能需要时间来平复,甚至影响后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另外,还可能影响与用人单位的关系。若用人单位在工伤事件中有过错,而员工败诉,用人单位可能会对员工产生不满或轻视。 不过,即便败诉也不意味着维权之路就此终结。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所以,受伤职工或其家属仍然保留通过法律途径上诉的权利,以此来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合法权益。如果是因证据不足导致败诉,当事人还能自行收集相关证据或请求法院协助搜集 。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通俗讲,就是确定员工受的伤能不能按工伤来处理。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简单说,就是对行政机关的某个决定不满意,向上级机关申请重新审查 。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也就是老百姓告行政机关的一种法律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