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什么?
我在了解税务知识时,知道纳税人有一般纳税人这种类型,但不清楚除了一般纳税人,纳税人还分为什么类型。想弄明白这个分类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税务相关内容。
展开


纳税人在我国税收体系里,按照不同标准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分类是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一般纳税人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在计算应纳税额时,采用一般计税方法,也就是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这里的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比如,一家企业销售货物获得了100万元的销售额,适用税率为13%,那么销项税额就是100×13% = 13万元。如果该企业购进原材料等支付了80万元,取得的进项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为10.4万元,那么当期应纳税额就是13 - 10.4 = 2.6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计税方法,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征收率一般为3%(疫情期间有优惠政策)。例如,一个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为30万元,征收率为3%,那么应纳税额就是30×3% = 0.9万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以外的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登记。具体登记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登记,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计算应纳税额。这为纳税人根据自身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纳税身份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制度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