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定后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是多久?
我遇到了一个行政裁定的事情,裁定结果已经出来了。我想了解一下,从行政裁定生效之后,我如果要申请强制执行,这个时间限制是多久呢?我怕错过了时间就没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所以很着急想知道。
展开


在行政裁定后,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我们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明确。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而关于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规定。 具体来说,如果是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里的法定起诉期限,一般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强制执行行政裁定的情况,从裁定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裁定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裁定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裁定生效之日起计算。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就如同在民事诉讼中一样,会暂时停止计算或者重新计算申请执行的期限。比如,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时效中断。 总之,行政裁定后申请强制执行有着明确的时间规定,不同主体申请的时间计算方式有所不同。相关权利人一定要及时关注这些时间节点,在法定期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能够通过强制执行程序得到有效实现。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