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撞受伤后多久能获得赔偿?


被撞受伤后获得赔偿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赔偿的流程和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如果事故责任明确,双方对赔偿金额等没有争议,并且涉及的保险理赔流程顺利,赔偿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一般来说,在伤者治疗结束,各项费用确定后,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保险公司在收到完整的理赔资料后,通常会在10 - 30个工作日内完成赔付。比如,一些简单的刮擦碰撞导致的轻微受伤,经过交警认定责任后,双方无异议,伤者提供了医疗发票等资料,保险公司很快就能完成理赔。然而,如果事故情况复杂,责任认定存在争议,或者伤者的伤势严重,需要长时间治疗和康复,赔偿时间就会延长。例如,对于一些存在昏迷、骨折等严重伤情的伤者,其治疗周期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在此期间不断产生新的医疗费用等,需要等治疗终结、伤残鉴定完成后才能确定最终的赔偿金额。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双方对赔偿金额协商不一致,还可能需要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一旦进入诉讼程序,时间就更不确定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所以,从立案到最终判决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判决生效后,被告如果不主动履行赔偿义务,还需要申请强制执行,这又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总之,被撞受伤后获得赔偿的时间因具体情况而异,可能短至几天,也可能长达数年。





